您好,欢迎进入澳门沙金(中国)在线平台!

全国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凌峰望远天地宽 ——记恒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建国

发布时间:2023-09-30 16:22浏览次数:

  “河北省改革开放40年知名民营企业家”、“衡水市改革开放40年优秀民营企业家”。虽然此前也曾获得过诸多荣誉,但宋建国格外珍惜这两个称号。他深有感触地说:“咱们国家改革开放这40年来,取得的丰功伟绩全世界有目共睹。对我们搞企业的来说,是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我们干事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枣强县素有“玻璃钢之乡”的美称,是全国最早引进玻璃钢生产工艺的县份之一。宋建国很早就接触这一行业。他的父亲上世纪60年代末在村里搞起了玻璃钢加工队,后来干过乡办企业、企业。从初中开始,宋建国就利用课余时间到车间里帮着干活。

  上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阔步前行的时期。这时的枣强玻璃钢产业,已经逐渐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

  宋建国的“跑”并不盲目,而是对市场进行诸多分析之后才采取行动。“上世纪80年代是咱们国家石油产业发展最快的时候,玻璃钢市场需求很大,所以我们机会很多。能不能做成事,取决于你是不是勤快、努力,真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988年,刚过19岁的宋建国,不甘心在父辈的荫护下守成享福,毅然单枪匹马骑着摩托车去了天津,一待就是13年。在那里,宋建国建起了大港油田玻璃钢有限公司。这是一个主要做管道和大罐修复的企业,除了生产制造,还承担大港油田所有相关维修工作。

  建厂不久,宋建国获悉一家企业正在寻找加工玻璃钢管道的厂家。他立马赶往浙江,找到那位老板,用一片诚心打动对方,签下了第一份合同。然而,这批产品技术要求较高,由于难以掌握生产工艺,工人走了一大半。面对困局,宋建国没有气馁,耐下心来寻找症结,高薪聘请来有经验的工程师,手把手为工人传授技艺,情况终于有了转机,产量质量都提高了。他如期交货。

  宋建国很早就成了家,经常在枣强、天津两地来回跑,两三周回一次家。“那时没有什么通讯工具,普通电话也很难找——乡镇上就一部电话。油田那边打电话来,得有人骑自行车去家里喊人,我才能回过去。现在说起来简直不可想象,但当时情况就是那样。”

  那些年,宋建国带着十几个人干工程,常常是白天跑市场,晚上还要在工地和大家一起奋战,工人两班倒,他却连轴转。他开一辆北京吉普,随身带着铺盖卷,晚上就在工地凑合睡了。现在提起这些,他只是微笑,“任务紧就得加班嘛。我这人精力比较充沛,原来身体素质好,现在心理素质好。关键是要敬业。”

  “创业很难、很累,但也很快乐。”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拼劲儿,加上肯动脑筋、吃苦耐劳,宋建国一步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他在20岁的时候成为万元户,四五年后就成了千万元户,1995年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1997年在北京已经有了几套房产。

  对比自己和父辈的经历,宋建国说,最初改革开放的时候,人们都在尝试,能不能做、敢不敢做,疑问很多。“其实父辈发展空间很大,他们对社会的感知很敏锐,能力也很强,但思想还是不够解放。我们这些60后就不一样,创业是毫无顾忌的,国家号召什么就去干什么,政策允许就去做,没有那么多枷锁、局限,会一直往前冲。”

  枣强县先后被中国玻璃钢协会、科技部命名为“中国玻璃钢基地县”和“国家玻璃钢材料产业化基地”。上世纪80年代末,枣强玻璃钢产量曾占到全国玻璃钢产量的50%,年产值七八千万元。几十年来,玻璃钢复合材料产业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枣强为中心、跨两省十一县的产业经济圈,成为衡水的特色产业之一。

  “从创业第一天我就在想,怎样才能把企业一步步做起来,做成上档次、成规模、有影响的现代化企业。自己能发展,也能为社会作贡献。”早年,宋建国之所以能够入行不久就迅速在业内站稳脚跟,与故乡强大的产业支撑密不可分。回报桑梓,是他从未忘却的初心。

  枣强经济开发区原名枣强玻璃钢民营科技园区,始建于1995年。2000年前后,当地领导找到宋建国,希望他回枣强发展,壮大园区。

  挥师返乡,是宋建国作出的一个重大抉择。他不是没有犹豫过,毕竟在天津已经发展得很好(当时,他的企业年产值几乎占枣强玻璃钢年产值的近四分之一),大城市条件也相对优越。然而,“责任感”三个字让他放弃了其他想法。企业整体回迁,成为最早入驻园区、从事玻璃钢复合材料产业的集团化企业。“在外面跟人说话,我永远是河北枣强人。地方要发展,我们得有所作为。”

  2001年,宋建国整合力量成立了恒润集团有限公司,自己占85%的股份。之后,他稳扎稳打,越做越大,让恒润集团成长为产业孵化器。2006年,恒润集团由一家企业分化成了十几家。

  2009年扩园时,恒润集团带头建起恒润2期工程,园区面积扩大了两倍;2010年扩园,他们建了恒润3期,并开始筹建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2017年前后,园区再次扩张。“不过,这次不是扩面积,而是以转型升级和搞技改为主,我们服务于整个园区做条件建设,健全要素。”

  这是恒润集团第四次提升发展、转型升级。这一次,宋建国牵头成立了枣强复合材料协会,建起了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培训学校、仓储物流、孵化器等33个要素、8个模块,开启了以“建平台、塑品牌、育产业、做示范”为方向的绿色发展之路,现已初步建立起了“线上+线下”的全要素、全产业链绿色复材产业生态圈。

  宋建国把核心技术开发作为立足行业领先地位的不二法宝,每年拿出恒润集团利润的30%到40%作为科技投入的主导资金。

  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经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由恒润集团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等建设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先后建起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有8个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中心,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技术类)”,被列为河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的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目前,该研究院已聘请两院院士7名,“863”新材料首席专家1名,申请和授权专利30多项,转化科技成果20项。

  “中国建材企业500强”“河北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河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100家重点企业”“枣强复合材料协会会长单位”……现在,恒润集团不但是枣强县最大的复材生产企业,还是衡水市“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的“4+4”创新领军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入选河北省“三个一百”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行业标准的制订者,才能占领行业高端。”宋建国对拥有话语权尤为重视,而创新平台的建立,雄厚的技术与人才储备,使之成为现实。恒润集团经过行业协会的推荐,制订了玻璃钢顶管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的组织下,参与修订PCCP的国家标准。目前,他们制订、修订相关的技术标准、企业标准已有6部。

  如今,恒润集团这个总资产近30亿元的大型综合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业务范围已涉及复材制造、科研创新、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等多个领域。问及是否改变了主攻方向,宋建国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不管做什么,始终没有离开过本行,就是玻璃钢复合材料。做事得执著。”

  宋建国曾说自己做企业有三不干:跑关系挣提成不干,倒买倒卖不干,房地产不干。“这么多年,我们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和精力去经营关系,也不是单纯地追逐利益。”

  宋建国曾有过很多机会。2001年时,他面临的就是三个选择,回老家、守天津、去北京——那时他们在亦庄搞了一个高性能的石油监测系统项目。“之前还有过一个选择,就是去搞房地产。但是我没有去。虽然知道做房地产来钱快,但终究觉得不如做实业。做事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1996年宋建国在北京购买住宅的时候,机缘巧合,和著名地产商、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成了对门邻居,后来结为好友。“那时潘石屹在北京开发了一个多层停车楼,他曾问我要不要去经营。”宋建国没有动心。“我们喜欢创造直接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做实业不但能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况且,复合材料一直是国家发展型材的重要领域。”宋建国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认准了复材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宋建国的两个孩子都曾留学美国,分别从华盛顿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他们都是读经济,我希望他们作宏观发展方面的研究。”现在,宋建国的儿子已经工作7年,女儿工作3年。

  第三代“玻璃钢人”宋鹏飞,现在是衡水市青联委员、市侨联,2018年6月当选衡水市继创者联盟主席。“不久前,河北省政府和新加坡有一个对接活动,他就是代表我去的。”宋建国说。

  如今,宋鹏飞已是独当一面。2017年,他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创建了国内首家垂直于复材领域的B2B全案服务平台——易复材,为产业链企业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务。他们在复材行业首创“3+1”战术模式,通过“全产业链交易+全要素综合服务+全媒体资讯”三个服务要素平台,打通复材与互联网的双向融合机制;凭借一套深度融合复材产业运营特色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汇智”系统,规范复材企业全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转型,推动产业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截至目前,易复材仅电商交易收入就达10亿元,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下一步,易复材将升级为中国智慧复材研究院。”宋建国说,恒润从刚开始的生产制造型到研发生产型,现在正转型为平台服务型,通过平台形成要素聚集,引领产业向绿色复材方向发展。

  在恒润集团新厂区,门口有两个大字——“融”与“容”。这两个字,是宋建国的处世之道,也是他认定的产业发展之道。

  2018年4月,恒润集团发起成立了枣强复合材料协会,把园区企业组织起来,加强管理和服务,逐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扭转了过去无序竞争的局面。

  协会的成立殊为不易,之前大家总有分歧。这一次的筹备过程,宋建国只用了两三个月。他说,复材协会的成立,离不开“融”字。“任何一个产业、事业、事物的发展,要对各方面都有利才行,互利共赢。对企业家来说,要有大格局,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在宋建国看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业务层面,总会遇到上下游能互相支撑的,这就有可能形成补偿机制,存在协作的可能。“原来我们是在某一个点上竞争,而现在是寻求如何能融合到一起、对接成一体,共同寻找利益的共同点。”

  几十年来,恒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不少痛点,宋建国感触最深的就是人才问题。集团不止一次遭遇人才匮乏的尴尬。

  恒润先后引进过三任总工,目前都在一线。其中,首任总工程师曾在这里“三进两出”。这位总工是江西人,哈工大毕业,曾在天津工作,原单位改制后被聘请过来。因为企业报酬有限,工作一段时间后,总工觉得做市场挣钱,就去跑市场,两年后觉得市场不是想的那个样子,回来了。待了两年,他觉得是不是前两年条件不成熟?又去尝试,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行,再次回归。“这一次,他踏踏实实再也不想出去了。”

  总工离任,肯定会对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但宋建国秉持一个“容”字。“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合力。我们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事情往往是这样,越不想让他走,他会走得更快。反之,如果解放思想,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空间,合作更愉快。”

  宋建国说,恒润鼓励员工长期合作,也欢迎人往外走。“在我们这里,只要说想走,不强留。以后什么时候再回来,也欢迎。如果有问题需要解决,那就说具体问题,什么都能解决。”恒润的管理“以人为本”,实施柔性化管理模式。他们设立了人才奖励基金,制订了人才管理办法,做到物质激励、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四同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在恒润,员工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宋建国有这样的自信,他知道自己的企业走的是正路,有了社会的认可,企业可以走得更长远。“我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这里。大家也是看重这一点,产生了与企业关联程度更高的一种荣誉感。”

  “我们在2006年之前以人治为主,有几个得力的干将就成了。而现在,作为一个成规模的现代企业,需要搞规范化管理。”宋建国的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不断调整。

  “集权、、模块化……哪种管理方式好呢?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但这个选择的过程只能自己去悟。我们学习先进的东西不能照搬照抄,消化吸收之后的应用才更有针对性。就像买衣服,有再多的号码选择,也不如量身定做的合适,而且得看季节,什么阶段采取怎样的方式,需要不断调整。”宋建国的管理之道,还是一个“融”字。

  “这个方向没有问题,但以前我们觉得时机不成熟,因为底子不够厚,还是等一等为好。”宋建国知道,如果企业各方面的密度达不到,贸然上市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抗不住冲击。

  目前,恒润集团已经做好了对接金融市场的准备。宋建国初步计划推出两个模块,一个是管道制造业,一个是综合服务,为此还聘请了数十位战略发展、产业咨询等方面的专家顾问当“智囊”。

  宋建国说,这些年恒润之所以发展比较快,就是得益于自己思考得多。“一定要对产业和市场进行充分了解、深入分析,下一步才是精准判断、采取行动。”

  宋建国的谨慎,也源于曾经的一些坎坷。“这些年可以说一直在交学费,再往前,也不知道哪个地方还会再交。但是现在好很多,会精准一些。”以前走过的弯路,宋建国不愿多提。“不能总让不好的记忆占据自己的内存。疗伤最好的方法就是删除,然后腾出精力思考问题。我们还是要往前走。”

  宋建国把自己比作一台386电脑,“本来内存就小,所以垃圾东西一定要少,要及时清存,不然运行速度就要受影响。”现在,他交往的面并不是特别广,只是与工作相关。他明白,人的时间宝贵、精力有限。打牌,他连点都不会数,“这毫无意义”;喝酒玩耍,“还不如多点时间去多思考。”

  如今,宋建国不仅是恒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是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枣强复合材料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衡水学院客座教授,省科技厅特聘专家,主导做过“863”课题。

  “大家都在进步,我们必须进步得更快。”这些年,宋建国丝毫没有放松学习。他曾分别在河北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学习复合材料专业,不久前刚刚结束两年的长江商学院总裁班课程,下一步打算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身为恒润的“掌门人”,他一刻不停地用最新的知识和理念充实着头脑,让自己站在行业的前沿,引领企业航母平稳向前。

  前一段时间,宋建国刚刚与孟加拉国工程代理商筑石工程公司成功签署管道供货合同,合同金额500万美金。恒润集团的产品现在畅销亚洲、欧美市场,出口至澳大利亚、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单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近30%的份额,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典范。

  宋建国的玻璃钢之梦,在改革开放浩荡春风的吹拂下,从枣强县南吉利村名不见经传的家庭小作坊,一步步发展壮大,辐射全国,到今天登上国际市场的舞台、崭露头角,这样的提升飞跃几乎是戏剧性的华丽转身。展望未来,宋建国踌躇满志。“今后,我们要走向‘专精特新’,整合复合材料行业资源,突破县域经济、产业集群这种模式,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求得更大发展!”

020-88888888